朱瑞
朱瑞,江蘇省宿遷縣人。1905年生。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。同年考入廣東大學。1925年赴蘇聯,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。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,后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。1930年春回到上海,在中共中央軍委工作。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員、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。1932年1月到中央蘇區,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科長,工農紅軍學校教員,紅15軍、紅3軍、紅5軍團政治委員,紅1軍團和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。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。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、五次反“圍剿”和長征。1936年12月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。
抗日戰爭爆發后,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。不久調任八路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處長,從事對國民黨軍將領的統戰工作,同時指導恢復整頓直南、豫北特委,在晉豫邊區、太行南區等地創建抗日游擊隊,為建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。同時創辦華北軍政干校,培養了一批抗日軍政干部。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。
1939年5月,任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,與司令員徐向前赴山東統一指揮中共在山東和冀魯邊、蘇北、皖北的部隊。同年10月兼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、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,領導軍民開展敵后游擊戰爭,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,領導八路軍山東縱隊整軍,調整充實部隊編制,加強政治工作建設,普遍建立黨的基層組織,使部隊軍政素質顯著提高。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山東工作的指示,他和山東分局領導同志確定了擁護于學忠、打擊沈鴻烈、聯合東北軍、消滅頑固投降派的統戰政策,在根據地普遍發動群眾,建立抗日民主政權。1940年,他親自組織,在山東各地成立由黨領導的憲政促進會,團結抗日愛國人士,揭露國民黨假行憲真獨裁的騙局,在山東各縣普遍成立參議會,進行民選縣長工作。1940年7月至8月,組織領導召開了全省各界代表參加的聯合大會,選舉產生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、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(省政府前身)、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會總會及職工、農民、青年、婦女和文化界的抗日救國會,推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建立政權的工作。到1940年底,全省建立起一個行政公署、90多個縣級民主政府、250多個區政府。
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1941~1942年,朱瑞與羅榮桓、陳光、黎玉等一起,在日偽軍對沂蒙山根據地發動的兩次大規模“掃蕩”中,率領部隊與敵周旋,為奪取反“掃蕩”的勝利,鞏固和發展山東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1943年9月,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,1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。1945年夏,主動向中共中央提出從事建設炮兵的工作,被任命為延安炮兵學校校長。同年10月率該校師生開赴東北,搜集日偽軍遺棄的武器,積極發展炮兵部隊。1946年10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校校長,為人民解放軍炮兵建設奠定了基礎。1948年10月1日,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戰斗中犧牲。